
全自動生物組織染色機的主要技術環節包括組織固定與取材、組織脫水、包埋、切片、烤片、染色、封片。一張好的組織切片需整個技術過程的全流程質量保證,而組織前處理即組織固定與脫水是整個過程的關鍵環節。
事實上,隨著病理學的普及與逐步受到重視,一些病理工作者已就污染問題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頻繁清理或更換水浴中的染液等。然而,當前普遍實行的解決方案,包括加強儀器管理,試劑更換等,卻面臨實驗室、試劑管理的高要求、浸染技術的局限性、花費時間長、以及增加實驗室操作人員暴露在化學試劑中的幾率等的挑戰。
目前,組織污染管理的關鍵是找到引入污染的來源,從根本上防止其發生。盡管通常情況下,病理醫師能分辨出這些外源污染,不會影響診斷;但在某些臨床診斷中,要求清楚分辨污染,如三種可能出現診斷挑戰的組織類型:食管和胃的活檢標本、刮片標本和其他轉移性惡性的活檢標本。
過去,由于傳統的浸染式染式技術的有限,所有切片須按順序進入的公用試劑中進行染色,同時使用不同的染色程序時, 可能出現前一組切片因特別定制染色流程而需延長在某一反應缸中的時間,使后一組切片不能按正常的時序進行反應缸進行反應, 從而延長了其在某些反應液中的滯留時間, 影響染色的效率與效果。
為了保證恒定的產率與染色質量,往往只能使用統一的方案進行染色,單張滴染式的染色技術由于提供多模塊可同時染色并采用每張切片直接滴加新鮮試劑單獨進行染色的技術,平臺內置的12種標準化的細胞核染色,7種標準化的細胞漿染色方案,共84種染色,可同時執行25種染色方案, 使多方案同時實拖的境愿成為可能。